组合检索

起始时间: 结束时间:

标题:

纯文本:

分类:   

以前瞻的战略规划擘画发展蓝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践启示

  科学的战略规划是锚定奋进坐标的“路线图”,也是赢得发展主动的“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发展规划工作,提出了关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详情

日期: 2025-07-07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七月三日至六日举办——

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绝活·特别策划)

  金属文物修复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对于金属文物,不同制作工艺和埋藏环境会引发不同病害,修复时必须研究病害的根源和机理,修复重点在于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并进一步恢复其艺术价值。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金属文物。  金属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考古探掘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 详情

日期: 2025-07-07

工致之美的时代之思(艺坛走笔)

  中国工笔画作为东方绘画体系中的瑰宝,历经唐宋发展高峰,以“层染复罩”的技法体系与“立象尽意”的美学内核,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及至当代,工笔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盛景。作为对近5年工笔画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为审视 详情

日期: 2025-07-06

在奋斗中唱响劳动者之歌

——走近2025年“最美职工”

  为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张腾蛟、胡喜平、罗明浩、杨俊、刘宇辉、宾守朋、王荣荣、吴嘉楠、杨彦锋等9名“最美职工”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了梦想。  追求卓越, 详情

日期: 2025-07-04

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原创性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开创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对其内涵作出科学概括。2020年6月,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要求,为全党深化认识并贯彻落实 详情

日期: 2025-07-04

用艺术点亮城市(艺海观澜)

  图为哈尔滨音乐厅及国际著名音乐家勋菲尔德姐妹铜像。  李 野摄   松花江畔,乐声悠扬。第六十九届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年度大会刚刚在黑龙江哈尔滨落幕。联盟汇集了全球顶尖的艺术赛事,极富影响力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等等,都是联盟成员。廖昌永、吕思清、郎朗、王羽佳等中国艺术家,也 详情

日期: 2025-07-04

努力让人民住上更好的房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住房问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都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比如,《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指出:“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市场为主满足城镇居民多层次 详情

日期: 2025-07-03

老当救火队长不行(思想纵横)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谈到社会治理时强调:“要心中有数、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不能等出了事才去抓工作,老是当救火队长是不行的。”“救火”指的是等糟糕情形、较坏情况发生后再去处置应对的一种工作方式。化解矛盾问题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能力本领,但若总是事后补救,不仅 详情

日期: 2025-07-03

《黄河大合唱》 音符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图①:李心草在指挥《黄河大合唱》。  中国音乐学院供图  图②③:《黄河大合唱》相关历史资料。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图④:广东深圳宝安区西乡会堂内,《黄河大合唱》演唱现场。   马佳骥摄  6月30日晚,北京音乐厅内,京津冀艺术家会聚一堂,奏响交响音乐会《黄河》;不久前,广东深圳 详情

日期: 2025-07-02

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思想纵横)

  “差不多先生”可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这位“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主人公,记账时“千”字和“十”字不分、搭火车误点,最终因“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的糊涂认知,延误救治丢了性命。这一辛辣讽刺的文学形象,也给予我们作风建设上的警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最讲认真”“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 详情

日期: 2025-07-02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萌发孕育和价值启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思践悟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的金融论述与实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详情

日期: 2025-07-02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在关于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伟大建党精神”在其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并概括其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 详情

日期: 2025-07-01

孩子的成长越来越个性(体坛观澜)

  徜徉街头,跑酷健将“飞檐走壁”,街舞少年随着节奏舞动,攀岩小将挑战垂直高度,滑板高手在碗池中翻转腾挪……今天,很多曾经小众的运动,正成为新一代儿童青少年的健身选择。这些更富挑战、更新潮的运动,折射着全民健身活动的代际更迭,也书写着当下孩子们的成长态度。  强健身心、多维发展,是一些新潮运动受欢迎 详情

日期: 2025-07-01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同中亚五国元首举行会晤。在本届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首次系统阐述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中国—中亚 详情

日期: 2025-06-30
在陕西商洛,西岭隧道项目团队突破Ⅰ级高风险隧道建造极限——

在“地质博物馆”里智能掘进(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二衬台车在开展定位工作。  刘 瑜摄  操作员在指挥隧道内作业。  刘 瑜摄  工人在进行爆破钻孔作业。  胡苗苗摄  秦岭腹地,云海苍茫。在层峦叠嶂之间,一座巨型隧道洞门如钢铁巨龙般昂首挺立——这便是今年4月11日贯通的新建陕西西安至湖北十堰高铁(以下简称“西十高铁”)控制性工程西岭隧道。  详情

日期: 2025-06-30

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指出:“3年前,我们共同宣布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六国凝聚共识、克服挑战、共谋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以更加进取的姿 详情

日期: 2025-06-30

用心守护那一抹光(教育时评)

  “每到大课间,高楼层教室的学生只能趴在窗台上,看楼下学生在操场上活动。”近日,有家长在人民网留言,道出自家孩子所在小学的难题——因校园面积狭小,体育活动场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需求,因担心安全问题,楼上学生常被限制下楼。  留言背后是不少家长共同的关注。近年来,学生户外活动不足,电子产品广泛普 详情

日期: 2025-06-29

夏季也可泡泡脚(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在夏季,人体进入“养长”的关键期,此时新陈代谢增快,肌肤腠理因炎热而开放,反而给致病邪气留下可乘之机。此时适当泡脚,一方面有助于祛除暑湿病邪、增进食欲,另一方面还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但泡脚也有些注意事项。  泡脚时间 详情

日期: 2025-06-27

到“田野”里寻找好办法(思想纵横)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强调“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这既体现了鲜明的作风要求,也彰显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工作中难免会碰到棘手难题而摸不着头脑,很多时候,只要肯扑下身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到“田野”里想问 详情

日期: 2025-06-27

关爱颈椎,守护“生命之桥”(名医讲堂)

  颈椎是连接头颅与躯干的“生命之桥”,承载着支撑头部、保护神经和血管的重任。然而,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久坐办公等不良习惯,导致许多人患上了颈椎病。颈椎病虽然不是不治之症,但也绝非“休息几天就能好”的小毛病,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只有科学预防、及时鉴别、规范治疗,才能守护好这座“生命之桥”。   详情

日期: 2025-06-27
人民数据库    |    联系电话:010-65368285    |    邮箱:data@people.cn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