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人民日报2024-12-297广告
【字号:加大还原减小

  2003年,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加以重点推进。

  21年来,嘉兴市坚决扛起责任担当,把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抓手,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发展最为均衡的地区之一。2003年以来,嘉兴市先后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浙江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综合集成试点等。2023年,嘉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643元,连续20年保持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从2003年的2.11缩小至2023年的1.53。

  从“整治”到“保护”,让美丽乡村处处是景

  从生态环境整治入手,推进乡村环境美丽蜕变。聚焦平原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003年起,嘉兴市在全市908个村启动以“五化一配套”建设为重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特点,持续推进厕所、垃圾、污水整治,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农村环境全域秀美的迭代升级。2021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20吨及以上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行政村覆盖率、规范化农村公厕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省、市控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从2003年的0提升至2022年的100%,水环境质量达1984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以规划设计先行,推进乡村风貌品质提升。聚焦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未来乡村建设不同阶段,2004年以来,嘉兴市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相继出台《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先后开展三轮村庄布点规划编制调整,构建“1640”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框架体系,形成433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和1102个传统自然村落的“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格局。在此基础上,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设计、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构建了“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四级规划设计体系,塑造“禾兴六韵、十图百景”的空间格局。

  以保护利用为本,构建平原乡村大美格局。围绕江南水乡、平原乡村独特风貌,嘉兴市深入挖掘稻作、蚕桑等农耕文化特点,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2021年实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制度并轨,全市51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出台“十有十无”20个方面标准,串点成线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镇60个,5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串连形成美丽大环线,“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基本形成。

  从“转产”到“提质”,让农村产业美丽转身

  蹚出转产转业路径。2013年,嘉兴市启动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工作,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转产转业、绿色发展路径。同时,通过构建“粮食战略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六大主导产业”的“1+3+6”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6个,打造10亿元以上产值农业全产业链6条;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浙北粮仓”的含金量越来越足,三星村坚持发展水蜜桃、葡萄等特色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每年总产值可达1.5亿元。

  创新生产经营变革。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嘉兴市组建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推出农业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以“二产理念、三产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以优质稻米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业创新孵化园和美丽经济转化区为芯的“一核四芯”高能级农业产业平台,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全市已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家,联合体营业总收入达47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1.7万户;全市农业经济开发区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累计引进项目198个,超亿元合同项目88个。

  拓宽“美丽经济”渠道。嘉兴市根据江南平原水乡特点和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鼓励农民,探索农家乐、采摘等农业休闲经营。出台《嘉兴市和美乡村运营“双百双十”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力争到2027年底,培育100个乡村运营重点村,引育100支运营团队;每年选树10个乡村运营示范村、10名金牌乡村运营师,成为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的地级市。全市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3A级景区村庄90个。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市乡村休闲游共接待游客4850万人次、营收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2.1%。同时,分类确定村庄的建设模式、发展方向,培育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运动健康等领域新型业态,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全覆盖。平湖市徐家埭村建成全省首个青少年棒球场,年接待游客56万人次。

  从“共建”到“共享”,让公共服务均等优质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嘉兴市深入推进“康庄工程”、联网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05年即实现“村村通公路”,2011年启动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502公里,农村公路密度全省领先。作为全国首批开通城乡公交的城市之一,嘉兴市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交”,2021年启动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革,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市域公交一体化的地级市。目前,全市已实现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城市公交统一服务、统一票价。供电、供水和通信网络也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嘉兴市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构建“总馆—区分馆—镇(街道)分馆—村(社区)分馆”体系,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借阅图书。2014年至今,全市已形成8个市、县两级文化馆,73个镇(街道)文化站,791个农村文化礼堂的“群岛式”分布体系,每年开展文化惠民、便民志愿、传统民俗、科普宣传等各类活动5000余场,有力助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2003年,嘉兴市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消除城乡医保差异。2008年,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试点城市,嘉兴市探索将农村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经过多年迭代升级,实现了缴费、对象、待遇等城乡同一标准。目前,全市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06%,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3%。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2004年以来,嘉兴市积极开展管理机制综合改革,2019年实现村卫生室规范化率100%,基本医疗服务圈缩小至15分钟。

  未来,嘉兴市将严格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围绕“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典范城市。

  数据来源:嘉兴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