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武汉光谷,总在不经意间被众多的创新之光惊艳。
步入湖北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展厅,高精密运动控制器、电站巡检运维机器人、微创心肌旋切系统……一系列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这里考察,勉励‘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回忆起当天的场景,武创院院长助理王慧中依然心潮澎湃。
武创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是连接科研与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创新平台。
看成果、谈合作、学经验,临近春节,王慧中日程满满当当。王慧中分享了一个好消息:由武创院支持转化的暴发性心肌炎精准诊断试剂盒项目已经启动临床试验,今年有望上市。
原来,经过多年临床摸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汪道文开发出暴发性心肌炎诊疗方案,他想把科研成果做成产品、造福更多人,却因属于早期项目,投资机构介入意愿不高。
武创院如何打通堵点?
“创新资金支持模式,我们通过‘拨转股’方式,以‘共投共担’,破解了当时的融资难题。”王慧中道出其中原委,这正是武创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灵活机制的体现。
依托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各方资源,从“新”出发、向“新”突破,武汉光谷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研究是源头活水。
光学气体传感器,拇指大小,业界把它叫作“光子鼻”。颠覆传统电学传感器的路线,“光子鼻”通过操控光来实现检测,能精准“嗅”出10多种混合状态气体,还能准确给出每一组分的浓度,在半导体、能源装备、机器人等领域都可大显身手。
去年底,光谷从事光学气体传感器研发的易飞团队与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目前,团队正根据对方需求,对传感器进行改进、优化。
易飞说,经过近20年钻研,他和团队“吃透”了光学气体传感的机制。
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2021年以来,10个湖北实验室先后挂牌,多个大科学装置紧锣密鼓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底座更加坚实。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半导体工艺实验室内,约20分钟,一片碳化硅晶圆被激光切割完毕,蜿蜒度在5微米以内。
“切割晶圆的强大工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国产化激光晶圆隐切设备。1月初这台设备完成中试验证,即将发往半导体客户验证,离规模化量产就差最后一步。”华工激光半导体产品线总监黄伟脸上透着攻坚后的喜悦。
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第三代半导体晶圆激光退火设备……以激光为利器,科研人员向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发起攻关,不断取得多项“首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将再接再厉,奋力拼搏。”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