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每座城都有宜人气质(评论员观察)
孟繁哲
【人民日报2025-01-205评论
【字号:加大还原减小

  今天的大城小市,以各种不同的气质击中人们内心的某种期待,让人留在这里奋斗拼搏,生发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于城市而言,独特的人文底蕴,是鲜明印记,更是宝贵资源。统筹兼顾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把这份“家底”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多城市将书写好人文经济学的新篇章

  变动不居的时代,一座城,靠什么留住人的身和心?

  也许是秋日胡同中的鸽哨声,也许是一座对所有人敞开怀抱的图书馆,也许是抬眼望见美丽的城市天际线,也许是繁忙的地铁口和广场上传来的悠扬琴声……今天的大城小市,以各种不同的气质击中人们内心的某种期待,让人留在这里奋斗拼搏,生发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城市欣欣向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直观体现,也是人们改善生活的重要依托。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4》显示,无论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基本活力总体呈增加态势;东北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自2020年以来首次增长。大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依然显著。

  新时期的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从推出流动便民集市,到设置惠农公交专线,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更多人与城“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上演。

  城市之美不仅在楼宇,宜居品质蕴藏在细节中。北京印发建设花园城市的专项规划,构建5000公里以上的各级绿道网络,推进265条重要道路林荫化建设,让群众更好享受“抬头就是绿荫”的生活;上海闵行区举办“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激荡美化公共空间的金点子,让人们回家路上的风景更美、更温馨;河北雄安新区“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实现5分钟可达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10分钟可达小学、社区卫生站。从大局着眼,于细节着手,宜居城市便会更加可感。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吸引力,往往在于文化的独特性。今天,许多“小而美”的城市,正在收获流量,聚起人气,让远道而来的人惊艳,让生长于斯的人安心。甘肃天水的麻辣滚烫,山东淄博的夜市烟火,新疆阿勒泰的人文风情……持续涌现的网红城市,以特色吸引眼球,用口碑积累人气。于城市而言,独特的人文底蕴,是鲜明印记,更是宝贵资源。统筹兼顾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把这份“家底”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多城市将书写好人文经济学的新篇章。

  既宜居,也宜业,城市的生命力才会持久。江苏丹阳,一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城市,既是全国百强县,也是宜居宜业城市。“绿富美”从何而来?既做强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占世界产量50%的眼镜生产重镇,又做优“城市画廊”,打造运河边的诗画江南,努力探索产城人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夯实产业根基、丰富文化生活,无论城市大小,都能打造出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塑造出更宜人的精神气质。

  生活多姿,时代多彩。更智慧、更绿色、更开放、更包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千姿百态、各美其美。漫步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许多城市的格局越来越开阔,细节越来越饱满,服务越来越便捷,对人的尊重与关怀愈加彰显。

  回望过去,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24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00%,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一理念,带动千千万万个你我向前奔跑、向上生长。未来系于当下,未来就在脚下,我们的城市将更宜居,我们的家园将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