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越畅 市场越旺(纵横)
张 燕
【人民日报2025-01-205评论
【字号:加大还原减小

  不久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发布,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了方向性、框架性指导和阶段性工作要求。

  和顶层设计呼应的,是重庆市潼南区韩先生的一次经历。一个月前,韩先生与四川省遂宁市的朋友开展合作,计划将企业从潼南区迁到遂宁市。过去,他至少要往返三次才能完成迁移。如今,通过川渝“云迁移”,他只需提交一次申请就能完成。这是川渝携手探索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缩影,也是两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生动实践。

  川渝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受益者,也是积极的建设者。2024年以来,川渝协同打破区域市场壁垒,17条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2024年前三季度,川渝两省市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290万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可见,梗阻越少,要素流动越畅通,经营主体舞台就越大,经济活力就越强。

  现实中,仍然存在个别地方要求企业获得政府扶持资金后不得迁离、项目招投标优先选择本地企业、政府采购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和服务等现象。这些人为制造的“政策洼地”,看似是对本地的保护,实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有碍要素流动,有违公平竞争,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形成“内卷式”竞争。

  怎么破题?“不得”二字,在《指引》中被提及17次。对企业迁离,《指引》规定,不得通过增设审批条件、暂停办理流程、故意拖延办理、违规开展检查等为经营主体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对招投标,《指引》明确,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对政府采购,《指引》指出,不得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

  这些禁止性规定,是《指引》针对现实堵点、企业痛点开出的“药方”,标注的底线红线。红线越清晰、底线越明确,市场竞争就越充分,营商环境就越公平。

  市场,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既能畅通要素资源流动、释放市场规模效应,又能创造引领需求、提升消费水平。市场之“大”不是抽象的概念,意味着更丰富的商品选择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每一个人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利好。

  (摘编自《重庆日报》,原题为《守住“不得”才能做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