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检索

标题:

纯文本:

分类:   

抗战为什么赢

——读毛泽东与斯诺的“窑中对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中日力量对比与国际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战的基本路线与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开辟抗日敌后战场,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讨论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战略思想与理论的贡献,最常被 详情

日期: 2025-07-07

以自我革命精神过好“五关”

——重温周恩来《过好“五关”》

《过好“五关”》是周恩来于196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收录在《周恩来选集》下卷。这篇文献生动阐释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为克服当时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想、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重温这篇经典文献,对于深入理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 详情

日期: 2025-07-04

邓小平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

1952年7月1日,邓小平、贺龙等领导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一周年暨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大会上签名的签名旗(四川省档案馆藏)成渝铁路是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主持修建的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1950年6月开工修筑,1952年7月1日全线通车。通车当天,重庆市、成都市两地分别举行了 详情

日期: 2025-06-13

大别山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鄂豫皖的生动实践

  中共黄冈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 陈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丰富内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党领导鄂豫皖人民 详情

日期: 2025-06-11

毛泽东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三次对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是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胜利后如何不再重蹈历史王朝覆辙、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考,有三次谈话非常重要。这三次对谈即“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一生对革命问题的思考博大深邃,谈话次数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在中共历 详情

日期: 2025-06-10

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刘敏敏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信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以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引,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搏,于血与火、生与死的伟大实践中淬炼而成,是民族救亡与时代呼唤 详情

日期: 2025-06-10

一切必须建筑在自力更生之上

——重温朱德《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是1939年5月7日朱德同彭德怀等八路军领导给各兵团首长发出的电报,收录在《朱德军事文选》中。这篇重要文献概括了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华北抗日前线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强调了打破侵华日军的封锁和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必须建筑在自力更生之上,对我们今天科学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详情

日期: 2025-05-28

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论断

全国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预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特别强调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最困难的时期”“转变的枢纽”。此后,伴随战争实践的不断展开,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学习和时局》 详情

日期: 2025-05-2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贡献

  [摘 要]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开启了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积极探索以公正平等、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化道路,规划了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并努力为新 详情

日期: 2025-05-22

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有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今年3月,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政法委将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 详情

日期: 2025-05-09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党的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为建设长期执政、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深厚理论根基与宝贵实践经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因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增强定 详情

日期: 2025-05-09

以优良家风家教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专题深思)

  好的家庭离不开好的家风家教。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好家风能带来好作风,推动形成好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优良家风家 详情

日期: 2025-05-09
中国精品图书在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受关注——

“读懂新时代中国取得的伟大发展成就”(国际视点)

  在阿布扎比国际书展的“阅读中国”馆内,当地读者参与“万里茶香之旅”活动,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4月26日至5月5日,第三十四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举行。本届书展以“知识照亮我们的社区”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家参展商参展。由中国 详情

日期: 2025-05-07

中国共产党何以赢得“两个历史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有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 详情

日期: 2025-05-05

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陈秋玲  遵义会议精神内涵丰富、跨越时空,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财富。遵义会议精神在育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遵义会议精神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性。  A 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 详情

日期: 2025-05-05

甄家庄歼灭战:一场带游击性的运动战(经典战例)

  1943年9月,为破坏秋收,摧毁晋绥抗日根据地,日军发动了残酷的秋季大“扫荡”。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根据地军民奋起反抗,山西兴县甄家庄一战歼灭日军700余人,有力配合了反“扫荡”斗争。这是一场带游击性的运动战,采用了伏击、袭击、追击、阻击等方式,表明八路军不但善于进行游击战,而且也善于组织大规模的 详情

日期: 2025-05-05

高校思政教育中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化阐释与实践路径

  谢飞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度交融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 详情

日期: 2025-04-30

二战法国战役中法军步坦协同困境(经典战例)

  在军事战术的发展历程中,步坦协同战术自诞生起便深刻影响着战争的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役,是检验这一战术的重要战场。从1940年5月10日战争爆发,到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德军装甲部队长驱直入。而法军在此次战役中步坦协同陷入了严重困境,最终在坦克数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 详情

日期: 2025-04-28

任弼时:“努力促成我党的完全团结一致”(党史人物)

  自觉维护并始终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和优良传统。任弼时坚持以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为重,以革命事业为重,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推动党的团结统一,最终“使全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达到新的团结统一”,堪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典范。  推动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助力 详情

日期: 2025-04-25

抗大八分校的办学历史(红色记忆)

  位于皖苏交界处的安徽省天长市龙岗社区,是一座水乡古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以下简称八分校)所在地,留下了丰富的办学遗存,是全国14所抗大分校旧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所。4年多的敌后办学时间,八分校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军政干部人才,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夺取抗日战争 详情

日期: 2025-04-25
人民数据库    |    联系电话:010-65368285    |    邮箱:data@people.cn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